从无到有,从小到大,从大到强,从国内走向国际,山东文博会在走过八届征程的期间,不断创新、力求突破,迸发出了不竭的生命力。今年,在文博会的基础上升级而成的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(以下简称“首届中国文旅博览会”)将于9月17日在山东济南启动,在展区设置、视觉设计、参展国家等方面都将有新突破,在延续历届文博会文化传承的基础上,文旅融合内容更加丰富、参展大咖更加多样、“科技范儿”更加充足……
“科技范儿”越来越强,不变的是以人为本
近几年来,“文化+”新领域持续成为文博会的特色,尤其“文化+科技”的元素逐渐凸显。在前八届文博会的基础上,首届中国文旅博览会为文化插上科技翅膀,带着更强的“科技范儿”向我们走来。
往届山东文博会资料图
据悉,本届博览会将聚焦新旧动能转换,充分展示我国文化与数字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成果,一批文化领域的新技术、新业态、新产品也将集中亮相。
此外,博览会还将集中展示文化创意产业、精品旅游产业与农业、工业、教育、科技、体育、医养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,特别是与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5G、VR/AR、量子通讯等新科技、新业态的深度融合发展成果,可谓是“科技范儿”满满。
与此同时,本届博览会还将突出“文化旅游+互联网”“展会+互联网”特色,充分发挥新媒体、大数据、云平台等信息技术优势,实现线上、线下双向互动,打造永不落幕的“线上博览会”。
“科技感”越来越强的同时,不变的是“以人为本”的精神内涵。据悉,本届博览会将着力弘扬齐鲁优秀文化,丰富“好客山东”品牌内涵,广泛开展博览会进高校、进社区、进企业、进乡村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活动。为促进文旅深度融合迈上新台阶提供更多新机遇,让人们更加便利地拥抱和享受“诗和远方”,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,满足人民美好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。
参展大咖越来越多,不变的是参与体验
回望历届文博会,大咖云集、群星璀璨是必不可少的。记者了解到,本届博览会通过市场化运作,不断提升博览会招商招展及展览展示水平,扩大专业采购商和专业观众比重,促进项目洽谈、合作与交易,是名副其实的“大咖云集”。
往届山东文博会资料图
在展区设置、视觉设计、参展国家等方面,本届博览会也都进行了全面升级,仅展区设置就从去年的10大展区增加到11个线下展区与11个线上展区。届时,将会有更多“重量级”嘉宾轮番登场。
据悉,在视觉形象设计方面,博览会以“文旅融合,生生不息”为主题,在原有标志设计之外,增加用山东文旅元素打造的莫比乌斯环辅助图形。结合文旅大会的“融合”主题,呈现生生不息的循环发展,为山东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。
“共生”“同源”“水韵”“无界”……在本届博览会上,每个展区都有特有的主题词,以“促文旅融合 展全面小康”为总主题,契合每个展示片区的主要内容,一方面表现山东在文旅融合产业发展中的实践与魄力,另一方面为参观受众留下更深刻的心理触动,更广泛的想象空间。
以展会形式打造对外文化贸易平台,成为我国开展对外文化贸易的重要渠道,让更多的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是博览会的一项重要使命。据悉,本届博览会围绕落实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加大海内外招商力度,集中展示一批有影响力的海内外知名企业和产品。在区域交流与合作方面,博览会将进一步促进沿黄河区域文化旅游交流合作,继续推进“沿黄文旅产业带”系列活动。
广结天下缘。通过这一平台,动漫游戏、影视剧目、演艺节目……“中国原创”的文化产品将在世界舞台上频频亮相;一些非遗文化产品将走出深闺,走向世界;一大批国内文化企业将抓住机遇,迅速成长,实力不断增强。在博览会的大舞台上,一批批承载了中华传统文明又融合了21世纪新科技的文化产品将赢得全球消费者的关注,展示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,大量极具创新精神的中国文化企业将步履铿锵走向世界。
文旅融合内容丰盈,不变的是文化的传承
在山东文博会组织举行的十几年间,一大批文化创意企业与文博会共同成长,逐步发展成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“品牌”。与此同时,富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新兴业态不断涌现,成为产业发展的强劲“引擎”。结合文化产业发展态势,本届博览会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,让“文化+”内涵更深范围更广,也将让游客在展会上感受到强烈的创新感。
往届山东文博会资料图
在这里,文化市场的动向和需求一目了然,数字出版、智能电视等新兴产业为人打开新的视野,文化企业、科技企业、旅游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多业态深度沟通融合,启迪着城市向文化产业价值链高端攀升。
据悉,本届博览会坚持以文促旅、以旅彰文,突出“理念融合、职能融合、产业融合、市场融合、服务融合、交流融合”,通过成果展示、产品交易、项目推介、主题论坛、文化展演等方式,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,实现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。
与此同时,博览将会在往届的基础上,为文化资源的聚合搭建起更加通畅渠道和广阔平台,撬动产业发展繁荣。这里,成为山东“文化+旅游”“文化+科技”“文化+金融”模式被复制的起点;这里,成为文化创意人才价值最大化的秀场;这里,人们体验文化对心灵和生活的滋润,在潜移默化中变身为文化产业市场的忠实消费者。项目、资本、人才、消费者等文化产业的各类要素,在这里丰盈、组合,将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劲合力。